医美虽轻隐患很重
2024-07-31 02:28:10
从千篇一律的“韩国美女脸”,到年近五十却跟二十少女一样的“女神现象”,消费者对变美的态度,早已从羡慕变为实际需求。
传统医美整形开大刀,虽然效果立竿见影,但费用贵、手术风险高、耗时长等问题始终令消费者有所担忧。
高喊着“医学美容生活化”孕育而生的“轻医美”,真的能更轻、更快、更安全吗?
|通俗来说,通过非手术医学手段、无创医疗美容的方式,都可以称为轻医美。例如常见的激光、射频、注射填充、生物技术、化学剥脱等。
2018年中国轻医美用户规模已达740万人,预计2019年将达到1120万人,2020年则可能突破1500万人。一方面是颜值消费的升级;另一方面也说明普及率高。
说到医美,往往不少人认为一定是女性占主导,bobty下载我们不妨看一条比较有意思的数据:
男性医美消费者占11%,虽然比国际平均水平的13%低,但是他们的平均客单价却是女性的近3倍,达7025元;且这个男性医美的趋势还在逐渐上升。
有业内人士统计,目前非手术类项目占医美总收入约六成,增长率达40%,未来还将持续扩大,可见各类轻医美已经成为医美行业最大增长点。
其实对于一些传统整形机构来说,把增长重点放在轻医美意味着更低的运营成本,甚至是遍地开花的连锁经营;
对于市场来说,轻医美的灵活性以及光电美肤科技的进步使“快餐美容”成为时尚,进而引发了“微整上瘾”的说法;
此外,轻医美还如愿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,轻医美为了降低宣传和获客成本,一定是走互联网O2O路线。
但互联网平台在进行信息导流,牟取暴利的同时,会对消费者负责吗?轻医美潜在的毛病,会比传统医美更少吗?
首先就是资质和安全问题。由于行业门槛过低,消费者接触到的几乎都是小诊所、小店铺,品牌和资质都很陌生。
据统计数据,2018年底中国已经正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医美市场,市占比10%。
但在整个医美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高利润高增长往往伴随着各类乱象:有正规执业资质的从业人员有多少?有合法医美营业资质的又有多少?
东方卫视曾曝光过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——新氧的受害者,微整双颚后上下牙无法触碰,无法正常进食。
无独有偶,还有位上海白女士通过新氧APP推荐的诊所做了面部脂肪填充,结果术后两年都没有恢复。
传统医美经过长时间的混乱发展后在资质上已经略见好转,可门槛更低的轻医美却乱象更多,各种街边理发店都做起了“轻医美”,上个培训班互相打玻尿酸几天速成……
2015年共收医美行业的投诉483件;而18年达到了5427件;仅2019年上半年,投诉已达3535件。
其中绝大多数的事故都出自于“三非”:非正规机构、非正规医生、非国家认证药品。
|目前医美行业的宣传,都是反复强调自己多好、多专业,完全没有触及消费者内心的“品牌认同感”。
随着各路资本的入局,在规模扩张、激烈的价格厮杀的背后,产品差异化减少,实际体验感降低,消费者完全就没有粘性,加之各类资质乱象,让人心里发怵。
所以在这样混乱的行业格局中,消费者不知道以哪家的价格和服务质量做标杆,这让医美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信任危机,无法消退。
如何从专业、正规的医学角度,引流消费者并获得认知,并将有整形外科需求的客户导入专业医院,这也是一种共赢的局面。
目前轻医美的主力大多聚集在90和00后,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普遍比较缺乏消费经验,容易冲动消费,因此对各类层出不穷的轻医美必须要有更清醒的认识。
效果如何不能单靠商家的宣传,有更多的渠道可以了解,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资质必须优先考察。在面对很多商家的陷阱,如遇上“美容贷”时,更需警惕留神。
医美虽轻,隐患很重,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医美行业血泪史的案例,悠着点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