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克森医疗│口腔类医疗服务常见医保违规情形分析
2024-12-05 01:33:13
近年来,随着口腔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,医保基金的使用管理成为监管重点。特别是随着门诊共济政策的推进,口腔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比例逐渐提升。但在医保基金使用逐步扩大的同时,口腔类医疗服务中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现象也频繁出现。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医保飞行检查的相关数据,对口腔类医疗服务中常见的医保违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,并探讨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。
自2019年国家医保局建立飞行检查工作机制以来,已经组织了200多个检查组次,抽查了全国近500家定点医药机构,追回医保相关资金累计超过80亿元。各省市也积极响应,相继建立省级飞行检查机制。据统计,2022年以来,各省级飞行检查共抽查定点医药机构5000多家,累计追回医保相关资金超80亿元,有效打击了欺诈骗保行为,形成了强有力的高压震慑。
随着医保飞行检查的常态化,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,尤其是对口腔类医疗服务的监管也日益严格。以广州市为例,广州市医保局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57家违法违约的定点医疗机构中,有22家为口腔医疗机构,占比高达38.5%。这一数据表明,口腔类医疗机构在医保基金使用上存在明显的风险点。
口腔类医疗服务的医保违规行为多种多样,主要集中在超医保支付范围、诱导消费、违规收费和过度诊疗等方面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违规情形:
违规情形:口腔医疗机构将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的项目纳入医保报销,如牙齿美容、洁齿、牙列正畸、种植牙等项目。
1️⃣美容洁齿、牙列正畸:这类项目通常用于改善牙齿的美观和排列,但并不属于医保支付范围。一些医疗机构将这些项目的费用通过篡改病历、串换项目等方式,违规纳入医保报销。
2️⃣种植牙相关费用:种植牙是一种高费用的牙齿修复方式,包括种植前的准备工作、手术过程及术后维护。部分机构将种植前的治疗项目(如牙周纤维环状切断术、唇颊沟加深术)纳入医保报销,属于典型的超范围违规行为。
违规情形:通过虚假宣传、错误引导等手段,诱导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或选择高价项目,并将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。
1️⃣虚假宣传:一些医疗机构通过虚假宣传,如声称“医保额度不用即清零”、“使用进口材料更有保障”等方式,诱导患者选择本应自费的高价项目,并将其纳入医保报销。
2️⃣暗箱操作:通过篡改病历、串换项目等方式,将本应由患者自费的项目纳入医保报销,或者通过赠送礼品等手段,吸引患者消费,并将不符合规定的项目计入医保基金,增加医保基金的不必要支出。
1️⃣串换收费:将目录外的自费项目串换为目录内的医保项目收费,如将牙齿美容类的项目更换为可报销的换药费等,或者将牙齿美容类材料费用串换为牙科治疗材料费用。
2️⃣超标准收费:未按物价规定的计价单位收费,如将按“次”计费的口腔项目按“牙”收费,或者擅自提高收费标准,将项目收费标准提高数倍,并纳入医保报销。bobty平台
3️⃣重复收费:一些项目本身已包含特定治疗内容,如牙髓失活术、开髓引流术等项目内涵已包含麻醉,但医院却另行收取麻醉费,或在含有根管预备的项目中再次收取根管预备费用,造成医保基金的重复支出。
1️⃣过度检查:一些口腔医疗机构在明知患者无需相关检查的情况下,反复进行CT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,以获取更多的医保报销。
2️⃣过度治疗:如在一个患者的口腔局部冲洗中按几十颗牙计费,或对同一部位进行反复填充、充填治疗等,超出了实际医疗需求。
1️⃣设备无资质:一些口腔医疗机构在未取得《放射诊疗许可证》的情况下,违规开展口腔CT检查,或未按规定办理《放射诊疗许可证》校验,设备证件过期,仍违规收费。
2️⃣虚假收费:没有相关医疗设备却收取检查费用,如无增强设备却收取CT增强费用,或者将普通X光拍片费用冒充为CT扫描费用等。
为有效防范和减少口腔类医保违规行为,医疗机构和医保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:
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,确保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保政策和规范,避免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的违规行为。同时,应强化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,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违规问题。
医保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口腔类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,特别是在医保基金使用和报销方面,通过飞行检查、数据分析等手段,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。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,应加大处罚力度,形成有效震慑。
建立健全患者投诉举报机制,鼓励社会公众监督口腔医疗机构的行为。对于群众反映的违规问题,医保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理,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和患者合法权益。
口腔类医疗服务的违规行为,不仅扰乱了医保基金的正常管理秩序,也严重侵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。在医保基金使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,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应共同努力,加强自律与监管,推动口腔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发展。我们将继续秉持诚信经营理念,促进口腔医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,共同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